2017年9月14日 星期四

廣葉毛蕨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廣葉毛蕨 Thelypteris ensifer Shieh 金星蕨科

        Thelypteris ensifer 有不同的中文名稱,或稱突尖小毛蕨者(郭著蕨類圖鑑2)Raft-Ferns & Ferns Allies 則另稱廣葉毛蕨,此名與台灣植物誌的廣葉各指不同物種。名稱上的混淆讓後學者無所適從。根據植株型態-葉形相對寬廣,在此採用Raft 的中文名稱。


        廣葉毛蕨。株高30-40cm,根莖短匍匐狀,葉近叢生;葉柄長10-20cm,略帶淡紫褐色,密被短毛;葉片長20-30cm,寬8-14cm,二回羽狀分裂,頂羽片極長,約達葉片一半;側羽片長方形,末端長突尖,長4-8cm,寬2-3cm,一般2-6對,最多可達12對,基部羽片常短縮;最長之裂片常出現在羽片末端1-2對,相鄰裂片之側脈常2.5對連結,形成小毛蕨脈型;孢膜圓腎形,密被柔毛,著生在裂片側脈中段或近頂端。

廣葉毛蕨-葉片闊卵形,頂羽片極長,約達葉片一半。葉叢生。(攝於恆春半島)。

葉柄紫褐色,基部被覆暗褐色披針形鱗片及短毛。

二回羽狀複葉,側羽片一般2-6對;基部羽片略短縮。羽片末端常突尖。

在恆春半島常見羽片先端突尖的植株。這應該是有人將其命名為突尖毛蕨的原因。(根據個人觀察,這種現象在小毛蕨也常出現)。

葉軸、羽軸密被短毛。
遠軸面-葉軸、羽軸及葉背密被毛。

葉脈在葉背隆起-小毛蕨脈型極為明顯,相鄰裂片之側脈常2.5對連結。

孢膜圓腎形,長在側脈近頂處。

孢子囊群圓形。

孢膜圓腎形。



        台灣特有種,僅出現在恆春半島一帶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