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

宿蹄蓋蕨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宿蹄蓋蕨 Athyrium anisopterum Christ 蹄蓋蕨亞科

        蹄蓋蕨科的物種原本就相當繁複,晚近分類學者將本科物種化繁為簡-簡縮為三個屬-雙蓋蕨屬、蹄蓋蕨屬及對囊蕨屬等。物種的歸屬重新定位:葉軸與羽軸溝脊不相連者劃歸對囊蕨屬。 溝脊相連,脊成「U」形,孢膜雙蓋形或條形者為雙蓋蕨屬。 溝脊相連,脊成「V」形,孢膜馬蹄形、J形或條形者歸蹄蓋蕨屬。其他無法以此作分割者,另立新科-如腫足蕨,冷蕨及軸果蕨等是。

    宿蹄蓋蕨。莖粗短,斜生或直立,基部被褐色窄披針形鱗片,葉叢生;葉柄長8-15cm,基部被褐色鱗片;葉片長披針形,長10-25cm,寬3-7cm,二回羽狀深裂至複葉,基部羽片較大,葉軸背面無毛;羽片呈歪斜之三角狀,長3-4cm,寬1-1.5cm,有柄,基部朝上一側有耳,裂片邊緣淺裂,羽軸和小羽軸表面不具針刺;孢膜通常呈馬蹄形、J形或腎形。

宿蹄蓋蕨-中海拔地生蕨。(攝於合歡山區鳶峰)。

葉叢生。

葉柄基部被覆紅褐色披針形鱗片。

葉片長披針形,二回羽狀深裂至複葉。

葉軸、羽軸溝脊相連,脊成V形。羽片基部朝上一側略呈耳狀。羽軸不具針刺。

遠軸面-葉軸光滑。

孢膜馬蹄形、J形或腎形,長在側脈上。

孢膜。

孢膜具多種形態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中海拔山區可見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