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里山蕨萁
Botrychium lanuginosum Wall. ex Hook. & Grev. 瓶爾小草科
         台灣瓶爾小草科陰地蕨屬有2物種外形近似,台灣陰地蕨其一,阿里山蕨萁其二。兩種最大的差異在於孢子囊枝的著生處。台灣陰地蕨孢子囊枝由葉柄中段叉出;阿里山蕨萁,孢子囊枝由葉片基部叉出。此項特徵可作為分辨依據。
        阿里山蕨萁。植株高 30-50c m;葉片寬卵三角形,三至四回羽狀分裂,長10-20c m,寬15-25c m;末裂片尖頭或鈍頭;孢子囊枝由葉片的基部叉出,長15-20-30c m。
| 阿里山蕨萁-地生或著生。偶見於中南部中海拔山區林緣邊坡。 | 
| 植株高約40-50cm。 | 
|  | 
| 葉柄基部具蛛絲狀鱗片。 | 
| 葉片寬卵狀三角形,3-4回羽狀分裂;成熟植株具獨立之孢子囊枝。 | 
| 羽片3回羽狀分裂。卵形。 | 
| 小羽片披針形,具短柄。 | 
| 末裂片尖齒或齒緣。 | 
| 羽軸末端具狹翼。 | 
|  | 
| 孢子囊枝由葉片基部(非葉柄處)叉出。 | 
| 孢子囊枝-2-3回分枝。 | 
| 7月中旬可見新生之孢子囊枝。 | 
| 孢子囊枝與孢子囊群。 | 
|  | 
| 孢子囊群附著在小枝表面。 | 
|  | 
| 未成熟的孢子囊群綠色。熟時紅褐色。 | 
        地生,生長在中海拔地區林緣邊坡,偶見長在樹幹上。
 
 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