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

傅氏鳳尾蕨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傅氏鳳尾蕨 Pteris faurie Hieron. 鳳尾蕨科(鳳尾蕨亞科)

        傅氏鳳尾蕨也是低海拔地區常見的鳳尾蕨,從海邊至山區均有她的蹤影。當然植株形態也因生長環境的不同產生或多或少的差異。有些分類學家將其一分而二,但兩者外形肉眼難辨,大部分學者不作區分。


        傅氏鳳尾蕨。根莖短橫走狀,密生褐色披針形鱗片;葉叢生;葉柄長30-40cm,稻稈色至褐色;葉片卵形或五角形,草質或革質,長30-50cm,寬20-30cm,二回羽狀深裂,最基部一對羽片之下側近葉軸之小羽片特別長且羽狀分裂;羽片窄披針形,頂羽片羽裂,與側羽片同形,側羽片5-8對,具長尾尖,羽軸表面具肉刺;末裂片線形,長2-2.5cm,寬約5-8mm,末端鈍尖;葉脈游離,裂片之側脈二叉分支,相鄰之最基部側脈延伸至缺刻附近,但不相連;假孢膜線形,位於裂片兩側邊緣。

傅氏鳳尾蕨-因生長環境不同,植株形態變化甚大。有些學者將基部羽片下側具2對與側羽片同形的一種列為Pteris faurie var. faurie,另一種則另稱Pteris faurie var. minor。(攝於恆春九鵬)。

東北角海濱蘭雅奇石附近的傅氏鳳尾蕨-應該是屬於P.faurie var. minor。

葉叢生。

葉柄基部被黑褐色披針形鱗片。

葉片卵形至五角形,草質至革質。二回羽狀深裂,最基部一對羽片之下側近葉軸小羽片特別長且羽狀分裂。
羽片窄披針形,頂羽片羽裂,與側羽片同形,側羽片5-8對,具長尾尖。

羽軸表面具肉刺;末裂片線形,末端鈍。

葉背。末裂片全緣。 
假孢膜線形,位於裂片兩側邊緣。

葉脈游離,二叉分支。

孢子囊群線形-由假孢膜包被。



        低海拔地區森林底層及海邊常見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