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海棗。在民間通稱為槺榔。早期在西部濱海地區常見。目前則僅存於荒山僻野(如大肚山,南部濱海礁岩)。
| 台灣海棗-民間通稱槺榔,農業時代,住民取其葉子做成掃把。也算是民俗植物,村莊裡頭可見。目前則僅存於中南部濱海荒山野地。 |
![]() |
| 中型木本。莖之節與節間不明顯。莖上被疣狀落葉痕。 |
| 老株莖上疣狀落葉痕-留在樹幹上的葉柄較中東海棗短。 |
![]() |
| 葉羽狀,小葉線形,基部者退化成刺狀,小葉在海棗屬中算是最短。 |
| 小葉基部成V形。 |
| 葉背。 |
![]() |
| 穗狀花序腋生。雌雄異株。 |
![]() |
| 雄花序花多而密集。盛花期在3-4月間。 |
![]() |
| 棕梠科的雄花通常具芬芳香氣。 |
![]() |
| 花被片3;雄蕊6。 |
| 雌花序-花疏。 |
| 核果-先綠,熟黃後轉紫黑色。 |
| 果橢圓形。 |
後記:本文花部圖照由好友連進提供,特此致謝。
.jpg)
.jpg)
.jpg)
.jpg)
.jpg)
.jpg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