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1月3日 星期日

擬紅花野牽牛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擬紅花野牽牛Ipomoea leucantha Jacq. 旋花科

        近年於臺灣中部低海拔農田或荒野地發現一歸化植物,經資料比對為分布於美國東南部、墨西哥、菲律賓、夏威夷、哥倫比亞、委內瑞拉等地的擬紅花野牽牛 (Ipomoea leucantha Jacq.)


        擬紅花野牽牛 (Ipomoea leucantha Jacq.)之主要特徵:1.全株主莖纏繞右旋,葉全緣,偶3裂。2.花冠直徑約1.5–2.0 cm3.花序繖房狀聚繖花序。4.花萼披針形,邊緣具有纖毛。5.雄蕊5枚,不突出花冠。6.種子光滑,長約4 mm7.柱頭2,子房具短柔毛。8.蒴果亞球形,直徑約7 mm

擬紅花野牽牛-原產中南美洲,晚近在本島低海拔地區歸化自生。(攝於蘆洲溪洲公園)。

纏繞性藤本,植株型態與紅花野牽牛相同。

莖具纏繞性,右旋。

葉全緣至3淺裂。

葉3淺裂者有之。

心形全緣葉亦可見。

掌狀脈。

聚繖花序腋生。

花序柄甚長。

花萼裂片披針形,具長尾尖。被緣毛。

花徑較紅花野牽牛大。雄蕊5;柱頭2裂。盛花期在夏秋之際。

10-11月間可見成熟果。


與紅花野牽牛相較,本種蒴果相對光滑。

果序與宿存花萼-具尾尖。

種子褐色,表面光滑。

種子-右邊擬紅花野牽牛-褐色,光滑無斑蚊。左邊紅花野牽牛,咖啡色,具斑紋。


        全島低海拔皆有分布。

擬紅花野牽牛與紅花野牽牛未開花或結果時不易區分。
區別如下:
紅花野牽牛((Ipomoea triloba)
萼片長6–7 mm,外側萼片為橢圓形至長橢圓形,先端銳形,被毛,種子具有斑紋。
擬紅花野牽牛(Ipomoea leucantha)
萼片長10–11 mm,外側萼片為漸尖披針形,先端漸尖或尾狀,光滑,種子無斑紋。


若不開花,紅花野牽牛很難跟擬紅花野牽牛作區隔。

紅花野牽牛-花相對較小。


花序總梗較短。


花萼裂片為較短的橢圓形而非披針形,與擬紅花野牽牛相較,本種毛被多。

萼片先端銳尖,不見長尾狀。

蒴果毛被多;柱頭呈乳突狀,

萼片毛被相對較密。


蒴果上的毛密又長。

種子暗褐色(咖啡色)夾雜淡褐色斑紋。明顯與擬紅花野牽牛種子的色澤不同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