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

大霸尖山酢漿草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大霸尖山酢漿草 Oxalis acetosella L. subsp. taimoni Huang& Huang 酢漿草科

    酢漿草科酢漿草屬有二亞種:台灣山酢漿草及大霸尖山酢漿草。前者常見,後者稀有。簡誌種檢所表稱:台灣山酢漿草-小葉扁倒三角形;大霸尖山酢漿草-小葉倒心形或倒卵形。其實從肉眼觀之,大霸尖山酢漿草具-質厚,葉色墨綠,葉上被毛,葉上網脈明顯等特徵可與台灣山酢漿草做區隔。


       大霸尖山酢漿草。無地上莖,地下根莖具短節間,葉柄基部宿存而覆被於根莖上。小葉倒心形或倒卵形,長可達16mm,寬達14mm,先端圓,下表面密被毛。花單生,白色帶有淡紫色條紋。果球狀,徑約6.5mm,具5稜脊。(簡誌)

大霸尖山酢漿草-山酢漿草之另一變種。僅產於雪山山脈高海拔地區。雪山黑森林零星可見。

喜生潮濕具腐質土上或石縫間。

與山酢漿草相較,本種植株相對較小。

3出葉-小葉心形至倒卵形,墨綠色;葉兩面被長毛。

葉背紫色,被長毛。

7月底尋遍滿山不見花,僅見一果-5稜。

偶見兩種山酢漿草共生一處。中間葉色灰綠者-山酢漿草,兩旁葉色墨綠,具明顯網狀脈者-大霸尖山酢漿草。

兩種山酢漿草對比。


       雪山黑森林石縫間零星可見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