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

血桐

血桐 Macaranga tanarius (L.) Muell.-Arg. 大戟科



    談完野桐屬的植物後,與野桐相似度極高的血桐,在此順勢一提。

椴葉野桐

椴葉野桐 Mallotus tiliifolius (Blumes) Muell.- Arg. 大戟科



    野桐屬還有一老么,僅見於南部濱海地區,也是去年暑假在南仁山附近海邊遇上,名曰椴葉野桐,在此順便一提。

    灌木型的椴葉野桐,小枝、葉及花序均被絨毛狀星狀毛。葉對生,卵心形或闊卵形,老葉上面被星狀毛,下表面密被短星狀毛及淡紅褐色腺體。果被毛及短硬刺。

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

扛香藤

扛香藤 Mallotus repandus (Willd.) Muell.-Arg. 大戟科


    野桐屬中唯一的蔓性灌木,幼株被星狀毛。葉互生,菱狀橢圓形,先端漸尖,基部鈍圓,兩面疏生粒狀線點,全緣,具長柄。春季開花,總狀花序,花單性,雌雄異株或同株(雌花序中偶見雄花);雄株花序穗狀,簇生,密被黃色茸毛。雌花序頂生或腋生,單生,蒴果球形,被黃色茸毛。

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

粗糠柴

粗糠柴 Mallotus philipinensis (Lam.) Muell.-Arg. 大戟科


    常綠小喬木,高可達10公尺。小枝、幼葉及花序皆被黃色柔毛。葉互生,柄長1-4cm,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基部鈍或近圓形。全緣或疏低齒緣,葉上面無毛,背面粉白,被柔毛及紅色腺點。花單性,雌雄同株,穗狀花序頂生或枝上部腋生。花瓣無。雄花雄蕊多數(30);雌花柱頭3叉,流蘇狀。蒴果扁球形,3稜,密生紅色粉狀茸毛及褐色腺體。種子球形,黑色。花期3-5月,果期7-2月。

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

台灣白匏子

台灣白匏子 Mallotus paniculatus var. formosanus (Hayata) Hurusawa 大戟科



    白匏子另有一變種,名曰台灣白匏子。葉形與白匏子差異極大。能見度不高。版主去年夏天在鵝鑾鼻採風時,無意間在路旁撞見。趁此機會讓她登場。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(簡誌)迄今未有本種之相關資料,文中所載若是有誤,還請海涵。


白匏子

白匏子 Mallotus paniculatus (Lam.) var. paniculatus Muell-Arg. 大戟科

    在野桐屬中外形與野桐最為接近者,應推白匏子莫屬了。若以葉形論,野桐葉子較近於闊卵形或圓形;白匏子較接近菱形或菱狀卵形(也就是稍稍狹長些)。不過,這些許的差別,在辨識上卻幫不上忙(葉形變化多)。還好,葉背上顏色的明顯差異,讓我們可以輕易區分兩者。野桐葉背及葉表顏色差異不大,均為綠色(葉背稍為灰綠);白匏子因葉背密被白色或淡黃褐色絨毛狀星狀毛,呈現明顯的灰白。灰白的葉背與綠色的葉表差異極大。白匏子之名也是由此而來。(葉形如匏,葉背粉白。)

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

野桐

野桐 Mallotus japonica (Thunb.) Muell.-Arg. 大戟科


    上回(蟲屎篇)提到野桐,為讓大家對她有進一步認識,特闢專章詳述。順便介紹一下同屬內的5種及1變種,雖然此6種植物不全然在這個時候開花。

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

蟲屎

蟲屎 Melanolepis multiglandulosa (Reinw.) Reich. F. & Zoll. 大戟科

    好特別的名字,為何?原因不明。道聽途說:蟲屎葉基具腺體(其實大戟科植物皆具2腺體),常聚黑色沉積物,有如蟲之排泄物,故曰蟲屎。一笑!

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

西印度櫻桃


西印度櫻桃 Muntingia calabura Linn. 文定果科

    四月的南部仍處於乾旱期,不見百花齊放的勝景,卻仍有一些小花、大樹不甘寂寞,綻放著花朵,火焰木艷紅如昔,花果同在;龍眼樹散發濃郁的花香,還有破布子,芒果樹等,讓版主馬不停蹄,趕拍不完。因為檔期太滿,只好擇要刊登。

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

猿尾藤

猿尾藤 Hiptage benghalensis (L.) Kurz 黃褥花科

    最近到山區行走,有可能碰到一種花開得相當燦爛,花形極為特殊的藤本植物,也就是本文主角-猿尾藤。

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

巴西水竹葉

巴西水竹葉 Tradescantia Fluminensis Vell. 鴨跖草科



    走在奮起湖的步道上,最令我驚詫的是:步道兩旁居然被一種至今仍未登錄在簡誌上的植物所盤踞-巴西水竹葉。盛況有如低海山區到處可見的非洲鳳仙。

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

馬鞭蘭

馬鞭蘭 Cremastra appendiculata (D.Don) Makino 蘭科

    奮起湖竹林步道旁意外邂逅馬鞭蘭,還來不及貼上,昨日又在觀霧檜山步道遇著,看來不馬上讓她登台是有點說不過去。

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

東台天南星

東台天南星 Arisaema thunbergii Bl. subsp. autumnale  天南星科


    天南星屬植物,葉形像鳥足狀,又屬多葉(小葉7片以上)的有3種:宜蘭天南星、羽葉天南星及東台天南星。前2 種福星花園曾經播出,今天貼上東台天南星。

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

毛筆天南星

毛筆天南星 Arisaema grapsospadix Hayata 天南星科

    清明時節,趁南回之便,原計畫順訪阿里山,沒想到天氣轉壞,加上上山定時交通管制,只好轉往奮起湖。在奮起湖竹林步道繞上一圈,倒也見到數種北部地區難得一見的物種,最叫人興奮的當屬毛筆天南星,花園中天南星屬又添加一員。

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

山柚

   
山柚 Champereia manillana (Bl.) Merr. 山柚科

  
    灌木至小喬木。枝纖細。葉厚紙質,卵形至卵狀披針形,前端漸尖或銳尖,基部銳尖或鈍,全緣,上表面有光澤。圓錐狀聚繖花序。花兩性;花被筒短。黃色,裂片5,核果橢圓形,先綠,後黃,熟深紅後變紫色,小果約8mm。    

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

泥胡菜

泥胡菜 Hemistepta lyrata (Bunge) Bunge 菊科

    雖說是為拍回回蒜才到蘭潭,卻在潭邊看到不少植物:小羊蹄、冬葵子、狗尾蟲、田基黃,還有植株高大的泥胡菜。其中有幾種福星花園曾播過,就不再贅述。

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

回回蒜

回回蒜 Ranunculus chinensis Bge. 毛茛科

    台灣植物相南北差異大,有些物種侷限北台灣,有些則非南部不見。版主久居台北,所見有限。本思利用清明時節,好好逛逛南台灣,收集南部特有物種。無奈,世情多遭,無人牽引,亂逛之下,所獲有限,謹將數日所得,擇其較為特別者陸續推出。首先,就來看看回回蒜。

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

雞眼草

雞眼草 Kummerowia striata 豆科

    蠅翼、雞眼皆因象形而來。雞眼草因葉如雞眼大小,故名(圖考)。其實,雞眼到底多大,一般人大概沒甚印象!反正不大就是了。

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

蠅翼草

蠅翼草 Desmodium triflorum (L.) DC. 豆科(蝶形花亞科)

    在碧草如茵的草皮上常見幾種豆科小草混跡其中,這些小草,花雖小,顏色卻鮮豔(通常是紫色或深紅色),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突出感,其中最常出現的應該是蠅翼草與雞眼草,兩者外形近似,不易分辨,先介紹蠅翼草。

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

苜蓿

苜蓿 Medicago polymorpha L. 豆科


    乍看之下,天藍苜蓿與苜蓿在外形上幾乎難分軒輊。仔細觀察,還是可以找出下列幾個不同點:第一,天藍苜蓿全株被毛,苜蓿,無毛;第二,天藍苜蓿莢果無刺,苜蓿莢果有刺;第三,天藍苜蓿每個莢果僅含種子一粒,苜蓿莢果內含種子多粒。

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

天藍苜蓿

天藍苜蓿 Medicago lupulina L. 豆科

    豆科目蓿屬植物跟前述菽草屬植物不管植株或花形均極類似,很容易搞混,因此繼續貼上該屬2種常見得苜蓿與大家分享。

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

紅菽草

紅菽草 Trifolium pratense L. 豆科

    在台灣,豆科菽草屬有三種植物:分別是菽草、黃菽草與紅菽草。前兩種福星花園曾介紹過。今天再添紅菽草。

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

紫雲英

紫雲英 Astragalus sinicus L. 豆科

    春天到了,好多豆科的小花開始在綠色草地上跳舞。日前,到木柵動物園觀賞水生植物,意外發現草皮上蹦出好多鮮豔的小紅花,趨前一觀,才知是紫雲英。

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

假菜豆(熱帶葛藤)

假菜豆 Pueraria phaseoloides (Roxb.) 豆科 (蝶形花亞科)

    山葛有一同屬姊妹,名曰熱帶葛藤,簡誌上另名假菜豆。

    假菜豆的分布區侷限中南部地區,北部能見度不高。也是草質藤本,外形上與 山葛最大的差異是頂小葉通常3裂,故又稱三裂葉野葛。花淡藍色或淺紫色,花朵數較少;托葉基部著生;莢果被疏長毛,細長形,與山葛的短胖型略有差異。

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

山葛

山葛 Pueraria Montana (Lour.) Merr. 豆科 (蝶形花亞科)

    說血藤跟山葛很像,其實應僅侷限於葉形部分。血藤屬大型木質藤本,而山葛則屬於纏繞性草本。血藤花序下垂,花朵碩大,一看就不像花序直上,花朵又小的山葛,但幼株時,兩種的確是不容易分辨的。

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

血藤

血藤 Mucuna macrocarpa Wall 豆科 (蝶形花亞科)

    血藤是低海拔常見的植物,見她不難,拍花卻得看機緣。因為花總是高高地掛在藤蔓上。

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

瓜馥木

瓜馥木 Fissistigma oldhamii (Hemsl.) Merr. 番荔枝科

    瓜馥木是全島低海拔常見的攀緣性灌木,但卻很少人見到她的花。原因無他,只因她花少,黃褐色的花又與新生葉幾乎相同,不特別尋找,根本很難發現她的存在。3月中竹山行見過她,月底又在信賢步道相逢,不播似乎有點過意不去。

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

台灣粉條兒

台灣粉條兒 Aletris formosana (Hayata) H-Y.Liu comb.nov. 納茜菜科

    束心蘭低海拔可見,她的同屬姊妹-台灣粉條兒通常見於中、高海拔。外形跟束心蘭相當類似,兩者均屬線形葉。台灣粉條兒的葉子,一般說來是較束心蘭寬,但目測差距有限,同時,生長環境不同,葉片寬度亦有極大差異。版主在合歡山與台 七甲 線上所見,葉片明顯不同,憑外形(葉片大小)做判斷往往[差之毫釐,失之千里]

   其實欲確定兩者身分最確實的方法必須看花莖及花被是否被毛。束心蘭花被明顯被毛(見前文),台灣粉條兒之花莖及花被均光滑無毛。兩者差異極大,至於葉的寬度常因生長環境不同,變異較大。

束心蘭

束心蘭 Aletris spicata (Thunb.) Franch. 納茜菜科

    原隸屬百合科的粉條兒屬,現在改隸納茜菜科(Nartheciaceae)。屬中兩物種不變-台灣粉條兒及束心蘭。兩種外形近似:葉寬超過10mm;花被無毛者為台灣粉條兒;葉寬窄於6mm ;花被被毛者為束心蘭。葉片寬窄常受生長環境影響,算不得準。花被是否被毛就成為分辨的主要依據。其實,兩物種的分布地域也分割明顯-束心蘭-主要分布於低海拔;而台灣粉條兒在中高海拔山區方可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