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年生草本。莖匍匐後斜生,光滑纖細,基部分枝,長可達30cm 以上,關節基部具短倒鉤刺。葉互生,間距長,橢圓形至倒披針形,葉身最寬處近葉尖,基部箭形至淺心形,葉柄處具簇生毛,下表面中肋具倒鉤刺(極細)。葉鞘管狀,平截形,具緣毛。花序短穗狀至頭狀,總花梗僅前端被毛。小花梗突出苞片。
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
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
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
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
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
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
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
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
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
基隆蠅子草
基隆蠅子草 Silene
fissipetala var. kiruninsularis S.S. Ying 石竹科
蠅子草中的最後一個變種-基隆蠅子草,最主要的分布地在北部海邊。從三芝到龍洞之間均曾見蹤影。
本種與二裂蠅子草在花形上相當近似-花瓣2深裂後不再裂,瓣簷細齒緣。兩者的差異在花色-二裂蠅子草花色粉紅,本種白色。園主常想,若將基隆蠅子草移往中海拔,是否花色及花藥也將隨之改變。3種蠅子草既然都屬變種,形態、花色及花形變異的可能性也許更高。在永和濕地觀察半年,發現基隆蠅子草之瓣簷並非如學術論文上所稱-穩定。選了一些樣板的圖照貼上,心中仍有不少疑問。
園主不懂新分類法,辨證僅能從外形觀察,錯誤在所難免,還望植物界先進指正。
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
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
蠅子草
蠅子草 Silene
fissipetala var. fissipetala 石竹科
早期石竹科蠅子草僅列2種:蠅子草與基隆蠅子草。前者花色粉紅,後者白色,只要看到花色就很容易分辨。晚近分類學家卻發現,蠅子草花色從白到粉紅,另外,中海拔山區也出現另一變種-2裂蠅子草。3者植株相似度極高,花色又重疊。蠅子草的分辨頓時陷入撲朔迷離當中。園主費了一番功夫,試圖想要找出破解之道,總是徒然。3種花的圖檔在硬碟中擱了好久,一直到日前在泰岡(竹60)附近,重見蠅子草,才又提醒我-蠅子草這一未完成的作業。
植物同好-連進兄,為了分辨蠅子草與基隆蠅子草,在永和濕地各種了幾株,幼株時葉形差異大,尚可分辨,開花時,兩者幾乎不能分別。原本花色粉紅的蠅子草,在平地卻開出白色的花,豈不怪哉?為了印證基隆蠅子草與蠅子草的差異,園主常至濕地觀察,半年下來卻無多大突破。回頭再看看專家寫的論文,仍舊茫然。不過,路還是要走下去,只好就個人理解的貼上請教方家。首先看蠅子草。
蠅子草,多年生直立草本。葉線狀倒披針形至倒披針形,具緣毛。萼筒長2.5-3cm;花瓣柄長1.5-2cm,瓣簷長1.5-2.5cm,粉紅色或白色。花瓣2深裂,每裂片再撕裂成不等長小條裂。雄蕊10,花柱3。低海拔至中海拔可見。花期7-11月。
植物同好-連進兄,為了分辨蠅子草與基隆蠅子草,在永和濕地各種了幾株,幼株時葉形差異大,尚可分辨,開花時,兩者幾乎不能分別。原本花色粉紅的蠅子草,在平地卻開出白色的花,豈不怪哉?為了印證基隆蠅子草與蠅子草的差異,園主常至濕地觀察,半年下來卻無多大突破。回頭再看看專家寫的論文,仍舊茫然。不過,路還是要走下去,只好就個人理解的貼上請教方家。首先看蠅子草。
蠅子草,多年生直立草本。葉線狀倒披針形至倒披針形,具緣毛。萼筒長2.5-3cm;花瓣柄長1.5-2cm,瓣簷長1.5-2.5cm,粉紅色或白色。花瓣2深裂,每裂片再撕裂成不等長小條裂。雄蕊10,花柱3。低海拔至中海拔可見。花期7-11月。
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
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
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
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
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
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
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
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
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
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
牛膝
牛膝 Achyranthes
bidentata var. bidentata 莧科
看完了退化雄蕊有毛的牛膝,再看退化雄蕊無毛的同屬物種。根據簡誌,此類有2種;牛膝與柳葉牛膝。台灣植物誌將牛膝再細分為牛膝與日本牛膝兩個變種-差別在於植物體-毛多毛少。此種分類依據園主雖不表贊同(毛的疏密及毛質-事實上很難以肉眼區分),此地還是依台灣植物誌-來看牛膝。
牛膝。莖圓或近方形,密被伏貼毛,老莖變無毛。葉長橢圓形,兩端漸尖,兩面被毛,緣毛明顯。花序軸密被白色捲毛,每朵小花具苞片及2小苞片,小苞片先端刺尖;花被片5;雄蕊5,花絲基部合生,與退化雄蕊互生,退化雄蕊先端淺齒緣,光滑無毛。
牛膝主要分布區約在海拔500-1500公尺 山區路旁。
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
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
台灣牛膝
台灣牛膝(紫莖牛膝) Achyranthes asperal L. var.
rubro-fusca Hook.f. 莧科
植物界有一些物種,其形態不討人喜愛,花小到需借助放大鏡才能一窺究竟者。她們不僅得不到是路人關愛的眼神,花癡們也是敬而遠之。此等植物在莧科、蓼科內比比皆是。前些日子走訪尖石,腦子一時之間被一群牛膝困住,還一度誤以為是結果的蠅毒草。回來一想-似乎該花點時間探討這一群幾乎被遺忘的物種-牛膝。
根據簡誌,莧科牛膝屬粗分為3種:土牛膝、牛膝與柳葉牛膝。破題索引(種檢索表)在於葉形。台灣植物誌則將土牛膝一分為二:包括印度牛膝與台灣牛膝(又稱紫莖牛膝);牛膝一種亦分2種:牛膝與日本牛膝。加上柳葉牛膝共5種。種檢索表中以退化雄蕊是否具毛作為區隔:土牛膝-退化雄蕊先端具毛,牛膝及其變種還有柳葉牛膝等3物種,退化雄蕊無毛。變種間的差異則以葉形不同區分之。
不管根據簡誌或植物誌,其中要點就是設法找出退化雄蕊,問題在於這一族群的花均是一副不開的樣子,網路上所見圖片,幾乎見不到「花」。花形如何?退化雄蕊是啥模樣?園主花了幾個禮拜時間拼命找花-終於有點心得。心喜之餘貼上與大家分享。首先,先看台灣牛膝。
台灣牛膝是低海拔地區最常見的牛膝。莖圓或近方形,具多條縱紋;疏被毛。莖節處略膨大,常呈紫色,上部分枝多,若無人為干擾,延展範圍約一米 方圓。葉對生,先端銳尖或具短突尖,兩面被毛。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,花多而密集。花兩性,具苞片及2小苞片;花被片5;雄蕊5,花絲基部合生;退化雄蕊5,與雄蕊互生,頂端具長緣毛。花柱單一。胞果,熟時下垂與花被片及小苞片一起脫落。盛花期在10-12月間。
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
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
蠅毒草
蠅毒草對好多植物愛好者應是一個陌生的物種。過去,分類學者將其歸入玄參科。新的分類法則另立新科-蠅毒草科(phrymaceae)。此科並將舊日玄參科通泉草與溝酸漿2屬完全納入。目前在台灣共一科3屬。
蠅毒草為2004年發表的新物種,標本採集地在新竹尖石的霞喀羅(Syakaro)。為了測試新買摩托車的性能,木柵-尖石來回近300公里,沿著台3線,就這樣給它騎下去。雖然辛苦,能拍到夢幻植物也是值得。
一年生直立草本。株高約60c m 。莖圓,具腺毛,節上膨大。葉對生,長5-9cm ,寬4-5c m ;卵狀橢圓形,葉基楔形,鋸齒緣,先端漸尖,兩面被毛。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;花萼筒狀,2唇,上唇3深裂,裂片先端具倒鉤,下唇2裂。花冠淡紫色,2唇,上唇2裂,下唇3裂。瘦果圓柱狀,緊貼花序軸;花萼宿存。
尖石霞喀羅古道見零星植株,盛花期7-10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