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5月13日 星期三

印度栲 (印度苦櫧)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印度栲 (印度苦櫧) Castanopsis indica A.DC. 殼斗科

          印度栲與台灣栲特徵近似。幾個重點可以作為區隔的依據:台灣栲-側脈較少較疏離 (7-11)、嫩葉有稀毛、斗刺密生毛;印度栲-側脈較多較緊密 (14-20)、嫩葉有密毛、斗刺光滑。


        常綠中、大喬木。幼株被褐色短毛。葉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,先端漸尖,銳鋸齒,下表面被短褐毛,側脈直達鋸齒。殼斗密被直銳之單刺,刺長1-1.8cm。堅果密被絨毛。

印度栲-常綠中大喬木。主要分布於恆春半島低海拔山區。(攝於高士佛山)。

植株高大,老樹幹具縱裂紋。

葉兩列互生。

相較於台灣栲,本種葉形較大,側脈既多且密。

葉面光滑,銳鋸齒緣。

新生葉腋被密被褐色毛。成熟葉側脈14對以上。

2-3月間可見花開。2年後才見成熟果,與台灣栲同。

雄花序直立或微下垂。

雌雄不同花序。雌花序另生於嫩枝上。

台灣栲與印度栲-果熟時間超過兩年。3月間開花,要到後年的4、5月殼斗才會裂開。(攝於2月底)。

被動物或風打下來的未熟果-斗刺光滑是本種的特徵,也是他與台灣栲區隔的指標之一。


        主要產於恆春半島海拔200-300公尺潮濕溪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