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瘤足蕨
plagiogyria formosna Nakai 瘤足蕨科
最近在中海拔山區行走常見一種蕨類-其葉兩型,孢子葉狀如噴泉,營養葉狀如水花。葉柄基部常向兩側展延成翼,並具瘤狀之通氣組織(氣孔帶)。此即瘤足蕨科物種。
瘤足蕨科目前在台灣有7種。其中2種少見(小泉氏及華東瘤足蕨),其餘5種散見於中海拔山區。賞花之餘可以多多留意,情趣易增。先看台灣瘤足蕨。
台灣瘤足蕨。莖塊狀,短而直立,上覆宿存的葉柄基部;葉一回羽狀複葉,營養葉長25-85cm,寬7-25cm,葉背白色;葉柄長5-30cm,基部多少膨大,具瘤狀之氣孔帶。頂羽片和側羽片同形,邊緣銳鋸齒狀,基部羽片具柄,往上則無柄;孢子葉長40-120cm,柄長20-60cm,羽片具有由葉緣反捲之假包膜。
|
台灣瘤足蕨散生於本島中海拔山區,屬常見物種。 |
|
一回羽狀複葉,叢生於短莖之上。 |
|
葉柄基部具瘤狀氣孔帶。 |
|
一回羽狀複葉,頂羽片與側羽片同形。基部羽片具短柄,往上則無柄。 |
|
羽片葉背白色。 |
|
極細鋸齒緣。 |
|
6月間孢子葉初發,宛如噴泉形態。 |
|
孢子葉羽片線形,葉圓反捲成假包膜,將孢子囊群包覆。 |
|
秋冬之際可見成熟孢子葉。 |
|
成熟的孢子葉枯萎呈褐色。 |
|
孢子囊群。 |
台灣特有種。散見於有雲霧環境之檜木林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