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

台北黃芩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台北黃芩 Scutellaria taipeiensis 唇形科

    2003年台灣學者發表一款唇形科黃芩屬的新物種-台北黃芩。其外型與向天盞極為近似,若非內行人,根本無法分辨兩者差異。版主雖長年居住在其棲息地,多年來卻渾然不覺。


        台北黃芩。多年生草本,株高20-45cm。莖方形,疏被毛;葉三角狀卵至寬卵形,長0.8-1.5cm,寬0.5-1.2cm。疏齒緣。葉緣及葉背脈上均被毛。花冠筒狀,長0.8-1.3cm,基部微彎;先端2唇狀,紫色或深藍色,被毛。

台北黃芩為2003年發表的新物種。標本採集地在文山區。政大校園邊堤防牆角長了不少,長久以來均以向天盞視之而不察。

多年生草本,外形與向天盞極為近似。

直立草本,若無人為干擾(除草),株高可達45cm。

莖方形,疏被毛。葉三角狀卵形至寬卵形。葉子長寬比小於2,莖上葉疏鋸齒緣。

葉背脈上被毛。

穗狀花序頂生,花冠2唇狀,藍紫色。


莖上部的葉子葉緣疏鋸齒。花冠筒狀,近基部微彎-非90度膝曲。

花冠筒被毛。

花與果-花萼宿存。


小堅果-4。

小堅果放大後形態。


        從外觀看,本種與向天盞有2個明顯不同的地方:1.葉形-向天盞葉狹卵形,長寬比大於2,莖上方葉近全緣,葉除葉脈疏被毛外,近光滑;本種葉卵形至寬卵形,長寬比小於2;莖上方之葉子-疏鋸齒緣,葉緣及葉背均被毛。2..本種小堅果略小於向天盞,果皮瘤狀物間隙大,表面凹平與向天盞果皮瘤狀物密集,表面尖銳-明顯不同。(文獻中另稱兩者的花萼與花冠筒間接合處屈膝的角度不同,根據筆者觀察-辨別度不甚明顯,在此略過。)

        台北木柵地區為本種主要產區。景美溪堤防護坡(政大段)可見。




向天盞-葉近卵狀披針形,葉子長與寬的比率大於2。

莖上部葉子近全緣。

花冠近基部近90度屈膝。

小堅果表面瘤狀物形態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