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

光葉葡萄




光葉葡萄 Vitis flexuosa Thunb. 葡萄科


   前曾述及葡萄科以葡萄命名的有「山葡萄屬」及「葡萄屬」兩個屬。拉丁學名相當清楚的以 ampelopsis vitis 分割,但在華文體系中因中文名稱混淆,常造成不必要的困擾–在台灣,植物界以「山」葡萄稱 ampelopsis ,大陸卻另稱「蛇」葡萄;植物界所稱的葡萄屬-vitis 在藥草界卻通稱「山葡萄」。中文名稱的雜亂常叫後學者昏頭轉向。在台灣,葡萄科不僅中文名稱混亂,植物種別的分類依據似乎仍嫌粗糙-在山葡萄屬中已見端倪,在葡萄屬中亦然。但願植物界先進能盡快將其釐清。

   根據簡誌,目前在台灣葡萄屬總共3種,其中再含另一變種種。分辨的依據在於葉形及葉背絨毛。葉背光滑者為光葉葡萄;葉背具蛛絲毛者則視其葉形大小及花序長短而區分為基隆葡萄、細本葡萄及小葉葡萄。先看比較沒有困擾的光葉葡萄。





光葉葡萄偶見於中低海拔山區。

除了幼株期略被淡紅色絨毛外,全株光滑。

葉闊卵形或三角狀卵形,不裂或淺三裂,葉面光滑。

葉背光滑無毛或僅脈上略被毛。

新葉葉背常呈紅褐色。(攝於杉林溪)

圓錐狀花序緊密,與葉對生。(攝於李凍山)(小葉葛藟?)

花序圖。

幼果綠色,熟時黑色(果徑5mm),可食,甚酸。(攝於大雪山林道)


   光葉葡萄從外型看來,跟漢氏山葡萄極為相似,確認的依據有二:花序及漿果。漢氏山葡萄花序聚繖狀;葡萄屬的花序穗狀。漢氏山葡萄漿果-初綠轉灰白,熟時藍紫色帶斑點;光葉葡萄-漿果光滑-初綠,熟黑。

    光葉葡萄在中低海拔山區常見。

   後記:台灣植物誌(flora of taiwam)在本種中另列小葉葛蘲(vitis flexosa var. parvifolia),與原種之主要差異在於葉長。光葉葡萄葉長超過6cm,小葉葛藟葉長不過5cm。簡誌僅列光葉葡萄一種。特此說明。



  




















2 則留言: